長江日報訊(記者楊娟娟通訊員劉姍姍)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肝膽胰外科主任蔡常春從醫二十余年來,視語言、藥物和手術刀同等重要,因此被患者親切地稱為“語言處方醫生”。如今,他每周有兩個門診日,其他時間不是在手術臺上,就是在病房。蔡常春坦言,病人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安排,他對自己的要求,就是盡全力做好醫生的本職工作。
8月23日,蔡常春像往常一樣查房,主持病例討論,上午10時許進入手術室。當日,一位54歲男性患者做胰頭和十二指腸腫瘤切除手術,因解剖結構遭到嚴重損害,常規4—5小時的手術足足做了8小時。下了手術臺,蔡常春顧不得休息,又轉戰另外幾臺手術,直至深夜才離開醫院。
除了體能上的考驗,醫生還要勇于承擔壓力和風險。蔡常春說,外科醫生對待復雜病情,決策一定要特別慎重,認真權衡病人是否能從治療中獲益。每一場手術都是一次攻堅,必須全力以赴,才能不辜負患者的信任。
34歲的方女士產后經歷三次術后肝癌復發,先后接受了微波消融、介入栓塞、放射治療、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,但病情仍持續進展,被悲觀地認為“只能活一個月”。去年5月,她抱著最后一線希望找到蔡常春,懇求醫生救救她。
身體極度虛弱,血色素很低,她即便躺在床上不動,心率也接近120次/分。蔡常春心里明白,這不是尋常的肝癌,而是術后復發了三次的肝癌?!白鲞@個手術一定要對患者有幫助,不然一定不能做?!?/p>
針對方女士的情況,蔡常春組織多學科專家會診。大家一致認為,患者仍有手術切除的機會,但手術難度和風險很高。蔡常春艱難抉擇,下決心為病人爭取手術根治機會。最終,他帶領團隊經過11小時奮戰,為患者完整切除腫瘤,重建血管、膽管。
“目前已術后14個月,未見復發跡象?!辈坛4赫f,作為一名母親,陪伴孩子多走一程的心愿得以實現,這就是最大的價值。
蔡常春身上,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悲憫情懷,時刻心系病人的痛苦。傳統腹腔鏡手術需要四孔、三孔,傷口創傷大,還不美觀。蔡常春自制單孔多通道腹腔鏡入路裝置,一方面大大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,同時還可以利用肚臍自然皺褶遮擋手術切口,滿足了數百位肝膽病患者的美觀需求。
2018年,蔡常春當選為敬業奉獻類湖北省道德模范。近年來,蔡常春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、全國“崗位學雷鋒標兵”、“中國好醫生”、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、湖北省“荊楚楷?!钡葮s譽稱號。